位于环翠区的新威附路始建于1902年,这里曾诞生了威海卫第一个党小组,第一座船厂、第一座陶瓷厂,是一条拥有浓厚历史底蕴的老街。如今,这条老街迎来一批“90后”扎堆开店。他们的到来,赋予了这条老街一种全新的“打开方式”。
(资料图片)
7月8日早上9时,完成当日“上新”的“胶馒青年”准时开业。“碎银万辆”是抓豆、“满腹经纶”是喜饼、“争气饽饽”是花饽饽,卡通版山东省博物馆“镇馆之宝”亚丑钺是logo……在这家以胶东面点为主题的城市伴手礼店铺里,从产品名字到包装设计,无不透露着满满的文化自信。
在“胶馒青年”店铺,工作人员正在“上新”当日面点。本报记者 杨正 摄
虽然开张不到两个月,“胶馒青年”已小有名气。记者进店的半小时里,小店迎来了四川、上海等各地客人,刚摆满的货架空了一大半。“五一”、端午假期期间,所有产品不到中午就会卖断货。创业青年于嘉慧说:“这条路上聚集了非常多有想法的年轻人,整条街的氛围和我们的品牌调性很吻合。”
于嘉慧的开店初衷是推介家乡威海、发扬传统文化。当问起为何选择胶东面点时,这位25岁的威海姑娘说:“我看到许多年轻人热衷钻研西点,我想通过这个店告诉大家中式点心也很棒。这些美味健康的胶东面点,不应只出现在节日庆典上,也可以成为日常的零食或早点。”
“胶馒青年”隔壁的“普罗斯特精酿”拥有上百款进口生啤精酿及自然酒,是威海唯一一家taproom。前几天,该店刚完成了第三次装修,沿街墙面上开了三扇玻璃窗户。店主毕凤奇说:“开这些窗户的难度特别大,但为了被更多女性顾客看到也值了。”
作为老街上的第一个“90”后,毕凤奇对新威附路可谓“一眼爱上”,她也见证了老街的“蜕变”。以前的新威附路人行道坑洼不平,路中央“飞线”乱穿,路两旁大多是五金、劳保店铺,是条名副其实的“老街”。我市启动精致城市建设后,聘请了清华大学设计院对其进行规划设计,以“威海1902”时光记忆为主题,通过“微改造”式的有机更新,打造了时光墙等8处各具特色的景观街点。
留住了文化、记住了乡愁的新威附路,也焕发了新生机。如今,不到900米长的街区内聚集了11大类文化业态,有65家文化特色店铺,平均日客流量达到5000余人次,被网友评价为“不输上海安福路”的特色文化街区。
“95后”刘少卓、朱资如,是老街上的“新店家”,他们的“元隐”中餐厅于5月20日刚营业。曾参与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电视剧场景设计的刘少卓,将其设计才能发挥到创意菜式的研发上,推出了豌藕牛舌、橙蒜黑虎虾、茉莉酒酿冰豆花等时令菜品。刘少卓说:“我们相信更加丰富包容的中式菜品,更能打动威海人的味蕾。”
不止新威附路,环翠区通过打造中国油画小镇、属相街、里口山慢街等“网红打卡地”以及青年会客厅等配套设施,已吸引集聚了1000余名青年人才来此创新创业。为让青年人才留得住、发展好,我市系统实施“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”,推出产业聚才、就业助力、青年安居、人才交流4项“优青礼包”,其中,对稳定就业创业的本硕博毕业生连续3年每月发放1000至5000元的生活补贴,累计发放津贴3.3亿元。
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。我市把青年优先发展纳入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,在全国首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标准,与驻威高校共建青年创新创业联盟,面向全国开展“感知威海”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,在城市规划、公共服务全过程体现青春元素、激发青年活力。近两年,来威就业创业青年人才数量达4.14万人,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,获评“2022年度活力城市”。
签审:颜 潇
审核:刘倩倩
编辑:张晓凤
文字记者:杜晓莹 通讯员 阮宝勇 马宁
|声明:原创作品|
版权归威海日报所有,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
关键词:
我省举行供需对接活动 促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
2023-07-11小米蓝牙耳机air2没有弹窗吗 小米耳机air2pro没有弹窗
2023-07-11